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都會筆記 優質交通靠大家打造

中國時報 2008.04.07 
本報訊

     「行」是每天一出門首要碰到的切身問題,台北市政府近來推出一連串交通「改革」措施,從添置低底盤公車、提高公有停車場停車月費、在無車日規畫封閉主要幹道到開放停車場供自行車停放等;但要擁有減碳、優質的交通環境,除政府部門的遠見和魄力外,民眾的配合與認知更不可少。

     物資一片漲聲中,交通局「膽敢」挑此時調漲公有停車場月費,自非貿然行事,而是公有停車場月票費低廉到不合理的現象,存在許久,甚至造成居民漏夜排隊購票,「勞民傷財」,已到非變不可的地步。

     前任市長馬英九每每在新停車場剪綵儀式中總不忘提到「一個城市不可能無限制蓋停車場」,但其執政8年中,除持續興建中的捷運路線、河濱腳踏車道外,幾無讓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的交通改革措施,低底盤公車數量寥寥可數;熬不過民意壓力,停車費「凍漲」數年;「在台北,行人最大」喊得震天價響,但機車於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畫面,依舊天天上演。

     執政者的智慧與勇氣左右城市發展,但民眾的觀念也是關鍵。駕駛人抱怨市府此時漲停車費形同「雪上加霜」,卻忘了自己對環境汙染也有責任,且長期享盡便宜,調漲月費只是回歸市場合理機制,以價制量。聽到無車日擬在非假日封閉幹道,立刻反彈,但如專家所言,無車日就是要鼓勵無車,從不便中,開車族才可能省思是否有另一種可替代、低汙染的交通方式,何況實施區域內大眾運具便捷。

     交通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指標,行得安全優質是每位市民的權利,郝團隊要如何破舊創新,描繪北市交通願景圖,令人好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