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農村再生 不是郊區化!

報載立法院已完成「農村再生條例」一讀,有政府二千億加持在這個法案上,眾人期待,想必會列入優先立法,說不定新曆年後就通過實施。然而,這個大紅包究竟是啟動繁榮的(槓桿)支點,還是毒倒農民毒藥的糖衣呢?
整個卅五條文字,雖冠農村之名,其實為的是農地,且重點不在「農業」用地,而是農地非農化之後的利用。準確一點說,這是一套「鄉」村土地開發法,而不是農村重生法。
就事實而言,七十萬農戶多數人的收入,泰半已經仰賴非農業來源。台灣糧食整體自足率又已低於百分之卅二(還在繼續衰退中)。要指望農業來救農村和農民是有點遙遠,農民擁有的土地就成了唯一希望。不過,把太多注意力,包括二千億紅包,都放在建設開發,而沒有明確且更激勵的農業本業政策,土地必然被導向非農業而不是固農、護農。農村不只是鄉村,而變成都市的郊區了。
以台灣土地面積和農業經濟規模而言,適度的整合耕種土地,整合小農能量,整合產和銷的通路,恐怕是必然要走的路。但是這些整合,應當是繞著叫作「農業」的核心來規劃,而不是以「風貌」為中心來思考。
荷蘭人用垂直式的工廠生產花卉,打敗台灣蘭花王國。紐西蘭的奇異果經年行銷全球,沒聽說價賤要整批倒進河裡的。協助各該國農業稱雄世界的研發和產銷高檔人力、資金,不是偶然的,不是碰運氣的。我們羨慕先進國家農村富麗,他們也不是只靠鄉村土地變成「社區」以後,前述人財組合就自然而然依附在農業,提高產值兼具高雅外觀,配置在住家旁邊而造就樂利景致。
公共環境改善當然可以提高鄉村可居性,然而農業產銷的提振,才是農村的根,不可或忘!太強調前者,本末倒置,又重金惑人耳目,務本的事反而乏人耕耘。為今之計,應減少誘惑,把再生基金重新分配,發到地方上建設的錢數減少(例如改為廿億),並規劃試辦區,逐漸推行全國。同時把更多經費挪往改善產銷,培訓人才。「農村立於農本,農地立於農先」才是本末正道,才是真正農村再生。
【2008/12/31 聯合報】

 

經濟全球化對各國農村之影響,造成農村失業與地區特色的流失。近年來,OECD國家漸漸形成共識,對於國家所必須從事於農村的基礎建設,涵蓋了簡單的個別計畫原則以至於大型的制度轉變如整體立法等。目前台灣農村也因為全球化之影響,普遍面臨人口外流、基礎設施不足、發展緩慢,生活環境特色逐漸喪失,農村發展嚴重落後等課題,亟待推動能提升農村生活與環境品質之農村發展政策。
綜觀農委會提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主要作法是透過整合規劃概念,協助農村打造全新風貌。因此將由農村社區的在地組織或團體,由下而上提出整體建設和活化再生計畫,經縣市政府審定後,再由中央主管機關補助社區進行整體環境整建、個別宅院整建、公共設施和產業活化建設。
新政策之推動,難免有反彈聲浪。本人謹提出一些淺見。如草案第九條之疑慮,要求地方團體或組織整合,恐助長地方糾紛,應可考慮改由行政體系組織(例如村、里)為主體,主導權仍在具有行政權的單位,而行政單位雖無可避免地方派系議題,但至少需負行政責任,較可避免黑道介入或財團操控之疑慮;草案第十六條之疑慮,公有土地等得配合再生計畫實施活化空間再利用,恐大開國有地開發之門,建議未來需就公部門間土地利用之協調機制,進行細部協商其可行性;草案第卅一條之疑慮,窳陋地區之地主屋主需限期改善,否則主管機關得逕行改善且費用由所有權人負擔,應可從提案之地方組織內部自行討論評估,形成共識後納入再生計畫,費用從補助款中抵扣。上述這些疑慮均可於施行細則訂定完善辦法,以利儘速推動農村活化與建設富麗新農村。
環顧全島農村各項設施,普遍落後於都會區,為彌補此一落差,推動農村再生政策,以現有農村社區為中心,強化由下而上的地方參與制度,係立基在農村整體發展之需要。同時強調農村產業與文化發展、自然生態復育、實質環境與空間之活化再利用,以及重視農村景觀塑造,來推動農村的再生並提升居住環境品質,本人期待農村再生條例儘速完成立法,以嘉惠廣大農村社區。
【2009/01/01 聯合報】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農村問題亟待解決,誠如台灣社造聯盟秘書長向家弘所說:
農村有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台灣經濟突飛猛進,在都市對照之下,農村被邊緣化,邊陲化。二是台灣加入WTO及全球化自由貿易後,台灣農業競爭力受到挑戰;三是台灣是工業化下走向產業中心化,傳統產業、農業等都在中心化之下都被邊緣化。最後導致住在鄉村的人是極度缺乏自信的,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自卑,缺乏土地認同、文化認同,長期下來年輕人當然選擇離開,去都市。
農村不該只是懷舊或是心靈上嚮往的地方,這種想像太把農村矮化、表象化了,也不該是都市的對照組,應該發展自己的生活的主體。農村不只是心靈的花園,或是烏煙瘴氣都市外的淨土,應該是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生活選擇。
讓社區居民找到自己的自信跟對土地的認同,例如八十歲的老阿伯應該因社區還有螢火蟲而感到驕傲。「習以為常」都是都市沒有的。農村是閉鎖的都市之外的一個廣大天地,好好的營造後,台灣社會發展會有多元、更不一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