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代言移民文化 拒成為蚊子館

  • 2009-04-03 中國時報 【高有智╱專題報導】

     面對即將設立的眷村文化園區,中央大學法政所副教授、眷村文化保存計畫主持人李廣鈞建議,眷村文化園區絕非只是保存眷村外省人的族群文化,眷村和台灣移民歷史息息相關,必須擴大結合移民文化,多元豐富文化園區意涵,不然勢必淪為蚊子館。

     李廣鈞分析說,眷村不只是外省人的聚落,眷村文化也不是外省人文化,事實上,外省人只有十五%住過眷村,眷村居民也有其他族群,眷村文化園區必須吸引多元族群,強調眷村的公共價值,包括本省和外省族群同樣都有的生命經驗故事。他也說,眷村除了呈現過去的政治性移民經驗,其實也可以貫穿整個移民文化,包括清朝時代的經濟性移民,甚至近年來的新移民,這也是全球化浪潮下的經驗,可以呈現各國解決移民衝突的作法。

     長期推動眷村文化保存的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副教授陳朝興也說,眷村文化園區不是保存「眷村」,是保存「眷村文化」,不能只是保有器物,這是「木乃伊的保存方式」,重要是如何透過文化生產的方式,呈現人的生活脈絡與歷史經驗,經營與活化眷村空間的意涵,推動眷村文化創意產業。

     至於眷村文化園區畢竟選址有限,難免出現遺珠之憾,外台會執行長黃洛斐建議,眷村文化保存政策不應只是硬體或單點保存,除了加強眷村文化軟體資料,如相關研究、文物徵集、口述與紀錄片等工作,園區也必須成為當地眷村文化保存的平台或基地,串連在地的文化團體,建立整體性的保存策略,許多不被重視的弱勢眷村文史同樣值得被保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