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疼惜在地人,尊重在地觀點

股市慘跌,政壇和財經界都沒什麼好消息,目前在台灣還能令人感覺振奮的,大約就是「海角七號」現象了。不但電影票房說不定真可能向「海角七億」邁進,就連相關人物、相關產業都暴紅。三天的國慶連假,和影片有關的各個景點湧進大批人潮。除了影迷已知的幾個拍片現場之外,電影中其他的畫面場景,影迷也像尋寶一般,想要解開更多謎底。

馬如龍演活了恆春「代表」,戲中主張演唱會要有恆春當地樂團表演,強烈的在地觀點讓人印象深刻。電影版啟發了「現實版」,明年在恆春舉辦的海洋音樂季,也要邀請恆春當地樂團表演。所以囉,海洋音樂季年年在恆春舉辦,果真沒有邀請在地樂團表演,電影裡的情節並非虛構,就是現實的反映。

片中「阿嘉」到台北闖天下,失意後回到家鄉,也是在家鄉才感受到鄉人給予的溫暖。城鄉發展失衡,讓劇中的「代表」感嘆家鄉為何留不住年輕人。難得有一些建設到了鄉下,但得到好處的往往不是在地人。經濟活動如此,文化活動竟也如此。難怪片中人感嘆,外地人利用恆春美麗的海景,卻只留下了垃圾!

由一群小人物交織出來的故事,投射的就是在地觀點。現在電影紅到不行,幾個拍片的鄉鎮成了觀光景點,到處都是影迷。外地人如此風靡,當地人與有榮焉。不過,且慢,聽說很多當地人不明白電影為什麼這麼紅,因為屏東沒有首輪電影院,很多屏東人沒機會進電影院觀賞此片。後來還是縣政府「應民眾要求」,情商電影公司在當地中正藝術館加映幾場,果然造成轟動。

「海角七號」紅的程度固然出人意外,但如果真的從在地觀點著想,一部強調在地風情、動員大批地方臨時演員的電影,沒有想到在當地首映,實在可惜。雲門舞集新作「花語」,選擇在林懷民家鄉的嘉義首演,便是當地盛事。台灣的文化、藝術活動,如果慢慢建立起自信心,相信和在地的連結會更緊密。

全球化的浪潮下,在地的觀點、在地的文化尤其需要尊重和疼惜。台灣的各個角落充滿驚人的生命力,在地觀點和在地的生命力不應是口號,「海角七號」就是一個縮影,也應該是實踐的開始。

【2008/10/13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