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府表示,此案有轉圜空間,市府願釋出善意,與台鐵協商。教育局長吳清山說,短、中期來看,因人口減少目前沒有設校需求,但長期仍需評估。他強調,將持續台鐵協調,希望達成雙贏局面。 台鐵員訓中心主任陳瑞良說,中心原本在76年要興建綜合大樓,送件後才知道,早在72年市府規畫捷運淡水線時,中心即被都市計畫變更為光明國小用地,結果不但無法修繕,民國100年前必須遷移。 今年3月,中心接到教育局的公文,要求儘速尋覓新址,以便騰出國小用地。陳瑞良質疑,少子化各校都在減班,為何市府還要蓋小學?未來蓋好小學後招的到學生嗎? 「所有台鐵人,都是從訓練中心出去的」。陳瑞良感嘆,這裡有太多台鐵人的回憶,歷任局長也時常回來這裡泡湯、聚會,如果真要拆除,實在很遺憾。 長期關注北投文史的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理事羅文德說,訓練中心一天平均有200位學員上課,包括交通、三餐、消夜等消費,每年至少替北投帶來近千萬元收入,對地方商家助益良多。羅文德認為,北投是淡水線火車起點,與鐵路關係深厚,市府應予保留。 湯屋知名 鐵路教室完善
中心主任陳瑞良指出,所有台鐵員工,包括站務員、司機員、機電工等,全要來這裡訓練,對中心感情非常深厚。 當初因90%的老師都在台北鐵路總局,加上北投有火車,交通方便,才會把中心設在北投。內部包括教室、餐廳、學員宿舍、籃球場。 特別的是,因為北投是溫泉鄉,中心有接溫泉管線,設有男、女湯,泡湯池還是用稀有的唭哩岸石砌成。不少學員在課餘之時,都愛到湯屋去泡湯,退休的台鐵員工也常到此回味過去「同窗情誼」。 陳瑞良說,中心有實習教室,一些靜態的電氣設備、平交道、軌道一應俱全,還有最老的蒸汽火車頭CK124,後來被拉去當福爾摩沙號火車頭。 陳瑞良表示,未來中心考慮對外開放泡湯,並開設北投人文生態或鐵路文化課程讓中心活用,但前提是員訓中心要原地保留,否則遷移與否「懸而未決」,只會加速中心凋零。 【2009/05/04 聯合報】 |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北投訓練中心要拆 台鐵人不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