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南投車埕 蘊涵木業鐵道電力人文風采

  • 2008-11-03 【中央社】

     車埕位於南投水里鄉明潭水庫壩堤下的一個山谷型小村庄,是鐵路集集支線最後一站,也曾是盛極一時的林木轉運站;如今風華過盡、反璞歸真,正以蘊涵木業、鐵道、電力等多元人文風采,重新站上觀光舞台,吸引遊客目光。

     「車埕」其實就是台語「車場」之意,日治時期,這裡曾經是運載埔里甘蔗的輕便車運轉站,曾為日月潭發電建壩物料的入口,也是丹大林場珍貴紅檜加工輸出的大本營,當時停放著無數的台車,而有了「車場」的稱呼,之後被稱為「車埕」。

     鐵路集集支線的正式誕生,雖說是日本人為興建大觀電廠而闢劃,將舊有的運蔗輕便鐵道拓建而來,不過,真正讓這條鐵道營運登上繁華顛峰的,是木材。

     台灣光復初期,伐木業風起雲湧,民國四十七年木業界名人孫海,在車埕設立振昌興木材總廠,炒熱車埕商機,全盛時小村庄居民多達兩千餘人,其中半數以上是木材廠的員工,一時之間,萬商雲集、車水馬龍,宛若不夜城。

     民國七十四年以降,隨著林木政策改變,木業風光不再,廠房人去樓空,小村庄也只剩下幾十戶人家,風華褪去,留下閒置的老舊木業廠房和古樸的日式民宅。

     一直到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前後,鐵路集集支線逐步轉型為觀光旅遊動線,在社區居民及政府的努力營造之下,車埕小村庄才隨之又活絡起來。

     位於車埕火車站周邊的振昌興木業,雖然已走入歷史的時光隧道,不過,殘留的產業遺址、遺跡,包括老舊鋸木廠房、貯木池、天車等等,卻見證著過往台灣木業的發展史,讓到訪遊客產生悠悠之思古情懷。

     九二一震災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擴大將車埕地區納入國家風景區範疇,加速推動觀光建設與發展,特別保存木業產業遺址並重塑營造成「車埕木業館」,讓車埕扮演教育、保育林木及木藝傳承的角色,同時成為大日月潭區的觀光旅遊中繼站,及別具特色的懷舊觀光聚落。

     為達車埕木業館的永續經營,風管處採委外經營方式,引進民間資源投入經營管理,由在地的車埕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成員組成車埕休閒事業公司取得經營權。木業館經過三個月的試營運階段,二日正式開幕與遊客見面。

     歷經鐵道發跡、水力發電、木業全盛,車埕的起落與其產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昔日木業重鎮的喧囂繁華雖已不再,唯如今的車埕,換得一身新風貌,正以融合木業、鐵道及電力等多元文化的山區小城之姿,迎向遊客的目光,未來車埕、日月潭間的纜車若建成,車埕的觀光舞台勢必更加寬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