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廿一世紀果真充滿挑戰與機會。 不久之前,我們才警覺到地球面臨暖化的危機,生態浩劫迫在眼前,因此各國疾呼節能減碳,綠色生活成為當紅的口號。緊接著就來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逼得各國不得不緊急端出紓困計畫,明天過後的景氣寒冬不知能否度過。 景氣寒冬與地球暖化,一冷一熱,都是全球性的警訊,看似不相干,但其實卻是福禍相倚,只不知人類能否作正確的解讀,進而作出適切的回應。這兩項挑戰的殺傷力有天壤之別,前者可能帶來貧窮痛苦,後者卻可能造成死亡滅種。但荒謬的是,景氣寒風一吹,大家只看見眼前的冷,立即忘了更可怕的滅絕,可見人們並不真確體認到地球暖化的威脅。 真正要有效地節能減碳,其實關鍵在於人類集體回歸儉樸生活:少消費就節能,少活動就減碳;而儉樸也是度過景氣寒冬的必要作為。可是眼前的政策多不作此想,其根本思惟仍是維持一樣多的活動甚至繼續成長,只是設法在活動中利用技術設備來節能減碳。同樣的思惟也出現在面對景氣寒冬的作為中,各國決策者力保經濟成長率為正數,個別的人們也期望維持原本的生活水準。所以,發給消費券鼓勵消費來維持工業生產的作法自然大受歡迎;甚至政府直接資助大企業希望維持生產,也沒有太多反對聲音。抽高來看,其實是:習慣於成長的思維,不能接受零成長;追求奢華的心不懂素樸的滋味。 當前人類應設法鼓動風潮,以集體儉樸來度過景氣寒冬,且同時減緩地球暖化,不妨思考以下作法: 政府的補貼應該用於鼓勵企業減產但不裁員,寧可縮短工時全面減薪,讓大家都有工作做,而不是憑空創造就業。社會上需要塑造一個集體努力互相體諒的氣氛,真的學習田螺含水過冬。 對個人,政府不要直接補貼,而是鼓勵以工代賑、以學代賑;鼓勵各行業辦理內部進修,利用縮短工時後多出的時間學習新的技術或心靈知能,提升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 對於整體環境,政府應藉此機會引導產業轉型,鼓勵轉向「環境品質產業」、「生活品質產業」。譬如大量擴編環境維護的預算,除了可以多種樹之外也增加許多剪草修樹、清淨公共環境的工作機會,甚至也可刻意提升「打掃」的專業能力。由此衍生的花木培養、機具生產、人力運行以及管理技術等就是品質產業的核心。 一旦更綠更美的公共環境營造出來了,正是收入不多但時間較充裕的人們最經濟的休閒去處。工時短一點、物欲少一點、親情溫馨多一點、環境美一點,追求平靜而有尊嚴的生活,不正是人類基本的福祉願景? 面對景氣寒冬與地球暖化這兩項無可逃避的大危機,地球人能否看到這是他(她)們集體進化的關鍵點———因此進化成普遍能彼此關懷、合作扶弱的物種;或者只是迴光返照,終究走上滅絕? 【2008/11/27 聯合報】 |
拜讀廿一日文建會邱坤良前主委的「縣市升格與文化升格」一文後獲益良多,文化局所有成員皆應虛心反省,但前主委對於文化經營與升格的指陳,與文化局目前所發展與規劃的方向顯然出現落差。
前主委文中以「文化意象模糊」來形容北縣整體空間概念不清及缺乏社群意識,又指出北縣最多只有「三重埔人」、「新莊人」、「嘉義人」的小區域概念,缺乏「台北縣」三個字的認同感。文化局秉持著「文化多樣性」概念思考文化永續與推廣發展的方向。過往的嘉義、雲林同鄉會到今日的外籍配偶,交織成不同色調、多重光譜的文化樣貌,北縣的文化意象當然不會是單一的、更不可能是牢固不變的。
邱前主委還以「台灣人意識」的形成來期許「台北縣人」透過族群與空間來建立認同。然而,自然空間的阻隔讓北縣的空間保有了文化區域化與多樣性的先天優勢,卻成為外界誤會北縣「文化意象模糊」的主要原罪。為了建立一個以單一人種為主體意識的文化觀,眾多區域與國家都付出無可補救的族群撕裂代價,追根究柢還是因為追求單一的認同將會貶抑其他不同的文化表現,甚至排除弱勢文化。文化局近年來的核心思考與政策執行即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共同呈現的、區域與區域並列的、多樣文化表現的可能性。我們期望能以「保有文化多樣性」與「永續文化經營」的概念深耕大台北,這種軟文化的經營理念完全不同於前人大興土木建館等同建立文化的概念,然而,此模式卻需要相對的時間與足夠的資源才能夠達成。
北縣確實擁有為數眾多之文學家、藝術家、表演工作團體,倘若北縣地方資源分配是充足的、文化基礎建設是公平的,他們又何須往台灣的資源核心尋求補助。台北市文化局年度預算除以人口數,平均每人享有五○九.一二元;台北縣每人就只分配到一九○.七七元,遠遠落後其他縣市。台中市每個市民可以享有二六八.○一元,北縣文化資源的短缺怎麼會是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呢?行政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公成為文化發展的結構性障礙,這結構性的因素也就阻礙了百花齊放的北縣被看見。
北縣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特徵持續吸引大量人口遷移至這塊土地,這種人與空間的交織和匯集呈現一個難以被形容、論述出的北縣人。這種來自各地不同的移民所帶來之多樣的、俗民的、底層的、技藝的、甚至貧窮的文化,揉織成的眾生喧譁與多樣文化場域就是「台北縣」的文化特徵。可惜長期以來行政資源缺乏的結構性因素無法克服,反讓大眾誤會與不見北縣文化多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