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以長竿製作觀察鏡,觀察家燕生態,當地居民也貼心在燕巢下方設擋板,避免鳥糞淋到往來行人。 |
北投市場附近一家雜貨店騎樓燈泡上出現家燕築巢,老闆也忍著不開燈避免干擾燕子,堪稱保育典範。 |
●記者林恕暉╱報導攝影
台北市北投市場附近有許多家燕在此築巢,家燕甚至在一家雜貨店騎樓的燈泡上築巢,洪姓屋主為了留下燕巢,不僅不敢換燈泡,每年春夏家燕停留期間更是忍著不開燈,保護家燕的愛心,令人感動。
半年時間 不打開騎樓燈
北投文化基金會昨天邀請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帶領民眾走訪燕子巢,陳世揚說,通常燕子都將巢構築在屋簷內側的橫樑上,在燈泡上築巢確實相當罕見,這個位於燈泡上的燕子巢屬於家燕所有,家燕會在每年春天造訪北投,秋天則飛到南方過冬,每年約有6、7個月的時間在此活動,家燕會在巢內產卵、孵卵、養育雛鳥,直到雛鳥長大才離開。
雜貨店洪老闆說,這個燈泡上的燕子巢,是在5年前由燕子築成,一旦有燕子在巢內,他就不敢打開電燈,以免打擾牠們養育下一代,直到燕子離開的秋冬季節才會開燈,每年約有半年以上時間不敢打開這個唯一的騎樓燈,5年來也未換過燈泡,只為了避免干擾燕子活動。
挖洞 |
木架 |
為了保護燕子巢,北投人各出奇招,有人為了保存燕子巢在天花板上挖洞,有人乾脆拆掉天花板,還有人在屋樑上訂製木架,希望吸引燕子進駐築巢,甚至有人裝設監視器觀察燕巢動態,避免遭到人為干擾破壞。
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說,家燕喜歡在河岸附近綠地覓食,也透過在人類屋簷下築巢,避免被大型猛禽獵食,使得位於淡水河岸旁的北投街道騎樓成為家燕築巢密集區。
中央南路一段的金鳳家具行附近騎樓,更聚集近十個家燕巢,家具行取名為「金鳳」,顯見店家羅老闆是個愛鳥人士,他不僅在騎樓橫樑下訂製多個木架,方便家燕在此棲息,他甚至在騎樓裝設監視器,避免燕子活動被人惡意干擾。
至於當地一家飲料店屋簷下甚至出現赤腰燕、家燕同時築巢,相當特別。
<小檔案>家燕
北投的家燕屬於過境鳥,北投社大講師陳世揚說,家燕每年元宵節至清明節之間到訪北投,在此產卵、孕育雛鳥,在中秋節前後離開,集體南飛到菲律賓一帶過冬,春天回暖再返回台灣。
公的家燕到訪北投後,會先佔據或構築一處燕巢,再展開求偶行動,細心者可在春天求偶季節,於燕巢旁觀看公母燕之間情話綿綿,母家燕產下4至5個卵後,公母家燕會輪流孵蛋,雛鳥約16天後破殼而出,此後公母家燕會外出覓食哺育雛鳥,約2個月即可長大為成鳥飛離。
觀察燕巢切勿以燈探照,也不要持長條狀物體揮舞干擾,以免燕子驚嚇飛離。(記者林恕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