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揆在花蓮宣布興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被質疑是蘇花高「借殼上市」。其實,這是馬英九競選期間就開出的支票,馬雖始終未明確表態是否支持蘇花高,但承諾投入十一億經費改善蘇花公路;如今行政院更進一步,提升「改善」層級,以新開發案「另建新線」。
對任何執政者而言,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常常是兩難的選擇題。國民黨執政五十年,執政理念向來是重開發、輕環保,可以說,興建蘇花高是較為符合國民黨執政思維的;但蘇花高確實環評爭議太大,劉兆玄用「膠著」來形容,可以窺見新政府的價值取向較傾開發。
馬英九在大選期間,從未公開支持興建蘇花高,但也未絕決反對興建蘇花高,他的方式是採取迂迴式的,以改善蘇花公路著手。透過行政部門落實,就成為交通部端出的方案:以迂迴方式,變相興建蘇花高。
否則,這世上那有「高速公路規格」的省道?這不是文字遊戲是什麼?
但是,明明是蘇花高的規格與設計,卻要遮遮掩掩改稱為「蘇花替」,這就是「名輕於實」或「以名避實」。政府不願誠懇面對各方訴求,只是將蘇花高換個名稱分段興建,解決不了問題,反會讓爭議不斷擴大。
首先,蘇花高規格的「蘇花替」,環境影響評估難度是否會比較小?政府是否會以行政力下指導棋?勢必引發極大爭議。
無論如何,政府不能規避外界「變相偷跑興建蘇花高」的質疑,必須即刻就國土規畫、生態保育,與交通部的開發案同步進行研議。環保署的把關尤為重要,倘若環署淪為執行馬蕭開發支票的橡皮圖章,未來對台灣的傷害,不是追究政治責任與行政責任可以解決的。
給東部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以及保住台灣後山生態命脈,兩者不應是放在天平的對立面。自許為「全民總統」的馬英九,全盤掌握行政院的規畫,他必須適當扮演一個平衡者的角色,切莫不能讓政府、花蓮縣民、關心台灣生態民眾走上「三輸」局面。
南澳和平段環保爭議小?環評委員:不盡然
▲數個環保團體7日前往行政院抗議「蘇花公路替代道路」;由於天氣炎熱,幾位成員高舉訴求文宣,也借此遮陽。(王錦河攝) |
行政院長劉兆玄說南澳到和平路段,環評爭議較小;但一位環評審查委員卻指稱,蘇花高沿線隧道都有湧水問題難以克服,國工局在環評時根本提不出解決辦法,幾年過後可能造成地下水枯竭;此外該路段通過三個環境敏感帶,要說環評爭議小恐怕不盡然。
台灣綠黨、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化作春泥更護花聯盟、太魯閣學生青年會等環團代表約廿人昨天上午赴行政院抗議,批評行政院決策粗糙,玩弄文字遊戲,讓換湯不換藥的蘇花高過關。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國工局曾提出「以蘇花高隧道,取代現有蘇花公路最危險路段」,「南澳與和平都設有交流道,可順利銜接蘇花高」,這正是蘇花高最核心的部分。他直指新政府企圖「化整為零」,以「頭過身就過」的方式興建蘇花高。
從蘇花高八十九年通過環評時,就擔任環評委員,之前也是蘇花高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委員的專家學者昨天指出,蘇花高沿線共要興建十一個隧道,單單南澳到和平路段,相距不超過二十公里就有三個隧道,不但位處地質破碎帶,也有湧水問題。
該名專家學者說,蘇花高沿線只要開鑿隧道,幾乎都會如同雪山隧道一般,導致地下水汨汨湧出,有的水量豐富更會如同小河川,若水脈方向是流往陸地,一旦因工程開挖以致水脈斷裂,當湧水量大於蓄水量,幾年後很快就會造成地下水枯竭。
資料也顯示,蘇花高共經過十七個環境敏感帶,單在南澳到和平路段就有三個,除通過蘇花海岸一般保護區,並通過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行經國有及保安林地,可能干擾到當地野生動物。
至於蘇澳到南澳路段則爭議性更大,該路段沿途經過斷層包括南澳、東澳、猴椅山、小帽山、九股山等。途中規畫開鑿新永春隧道,可能影響當地水脈,造成嚴重湧水,並路經數個自然生態保護區。
但國工局對此均不願表示意見,僅強調「南澳到和平」的環保爭議較「蘇澳到南澳」少,若開挖「蘇澳到南澳」段,外界對冷泉、湧水問題會有疑慮。國工局說明,不論興建道路會經過幾個環境敏感區,都會有相關對策。
蘇澳─南澳最危險 南澳─和平最常坍
提心吊膽上路 ▲台9線蘇花公路南澳和平段是最容易崩塌的路段,路邊的水泥護欄,常被巨大落石打到鋼筋外露。(季志翔攝) ▲南澳到和平計畫興建快速道路以改善蘇花公路的不便,不過這段路隧道都很長,可預見未來工程有不少挑戰。(季志翔攝) |
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將在蘇花公路最危險、且環評爭議最小的「南澳至和平」段興建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但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表示,蘇花公路肇事率最高應為上方的「蘇澳到南澳」段。至於「中斷率」最高的路段為「南澳到和平」,興建替代道路就是以不讓交通中斷為優先。
據調查,蘇花公路沿線的危險路段有卅五處;實際上,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早擬妥蘇花公路蘇澳至崇德段的改善方案,從今年起分年、分段施作,預計六年完工,總工程費達十六億元,其中,今年先作九處彎道改善、邊坡保護等工程。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八十三至九十五年,蘇花公路至少中斷八十四次、約一四四天;去年受聖帕、柯羅莎颱風影響,全線坍方一一○處、路基流失十二處,造成交通中斷共二十天,單線雙向管制行車共一一九天。
蘇花公路去年颱風過境時柔腸寸斷,單單南澳到和平段的一四七.一公里處及一四二公里、一四八、一四九及一五二公里等五處,都曾發生過三千立方米的大型坍方;據調查,蘇花公路沿線易坍方落石的危險路段有卅五處,其中廿處位於宜蘭縣南澳到花蓮縣和平之間,另有廿四處是易肇事路段。交通事故統計,八十六年至九十七年五月間,蘇花公路發生死傷的交通事故一○四九五件,造成一○四六人死亡、一萬三四八八人受傷,死亡率、肇事率分別為西部高速公路的十五倍與十六倍。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分成蘇澳至南澳、南澳至和平、和平至崇德三段。行政院日前表示,將在蘇花公路最危險、且環評爭議最小的「南澳至和平」路段,興建「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
但根據許多開車族的實際經驗,多認為蘇澳至南澳這段最危險,尤其在東澳會車,又彎又陡,相當驚險。
國工局指出,肇事率最高的是「蘇澳到南澳」,公路總局尚在整理中詳細統計數據。
國工局表示,若以中斷率來看,最高者為「南澳到和平」廿公里路段,九十三與九十四年共有一○八天出現單線通車、卅二天道路封閉。另據公路總局統計,蘇花公路全線有卅五處「易落石坍方路段」,南澳到和平路段就有廿處。國工局表示,興建替代道路就是先以不要讓交通中斷、交通順暢為優先。
替代道路 只做中間一段 南澳鄉長:蘇澳到南澳應一起做
蘇花公路替代道路的開闢,雖遭到環保團體的反對,但沿線的宜蘭蘇澳、南澳及花蓮秀林三鄉鎮長,除表示支持道路興建外,更要求延長興建路段。南澳鄉江明順更說,蘇澳到南澳這段應該一起興建,哪有道路去頭截尾,只建中間一段的道理。
南澳鄉長江明順七日表示,中央要施作應從頭做起,也就是從蘇澳銜接起,不管是接到花蓮和平或南澳鄉都可以,哪有去頭、去尾,只做中間一段的道理,太誇張了,尤其蘇花公路蘇澳到南澳段死亡車禍多,蘇澳到南澳段也應該要一起做。
蘇澳鎮長林騰煌說,在地質學者專家評估冷泉水脈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不管是興建蘇花高速公路或蘇花高替代道路,他都樂觀其成,但中央若是要做,蘇澳至南澳段也應一併作,而非只作南澳至和平段,他認為政府應該明確說明,不要讓外界看得霧煞煞。
花蓮縣秀林鄉長許淑銀表示,要建「替代道路」就全線建「替代道路」,不要這裡一段、那裡一段,如果僅有一段替代道路,其他路段照常坍方、落石,道路還是中斷。
她說,南澳到和平容易坍方,若先修建替代道路;和平到花蓮路段的大清水、小清水段也是容易坍方路段,也要興建替代道路,應該要雙管齊下才能收效。
許淑銀甚至建議,乾脆將蘇花公路全線「截彎取直」,並設置貨車專用道路。
宜蘭縣長呂國華下午表示,若從南澳到和平段做起,他是贊成的,因為那是較容易坍方的路段,但基本上須尊重環境影響評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