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03/23 | ||||||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1910年夏天,日軍為全面控制山區而鎮壓泰雅族人,在桃園縣復興鄉及新竹縣尖石鄉交界上的李棟山上修築碉堡、部署大砲。」尤瑪表示,李棟山雖然已不具備戰略優勢,但山上卻留有當時泰雅抗日勇士以寡擊眾的輝煌戰史。 政大民族系博士生瓦旦則在部落推廣自然農法,他利用實務經驗及所學協助尖石鄉部落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並以自然農法取代化學農業,強調生態保育與永續農業。
「泰崗部落有約100戶人家,只有不到5戶人家有電腦。」泰崗部落原住民青年阿偉在3年前開始推動部落數位科技,1年前承接教育部的部落電腦教室開辦計畫,除縮短數位落差,也盼能數位典藏部落文化。 至善基金會表示,沉重的生活壓力導致部落青年人口外移,長期缺乏在地人才。至善為留住原鄉人才,舉辦「原夢青年計畫」,盼能募集1000位愛心民眾,以每月600元支持部落青年根留原鄉,彌補部落斷層。 原夢青年計畫遭受失業潮衝擊,至善表示,募款活動展開1周,全台僅不到10人響應。至善基金會公關周坤達表示,原鄉發展計畫雪上加霜,還有民眾致電抗議,本身都已在放無薪假,「為何要支持部落青年?」 至善呼籲,培養原鄉人才不易,卻能保存台灣原民文化,幫助部落扎根,盼民眾支持。關懷專線:02-23560118。 |
經建會今天召開「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會議,有鑑於城鄉發展落差持續擴大,南部有邊緣化現象,未來將以國土六大空間治理架構,來平衡城鄉發展。國土六大空間治理架構與目前熱烈討論的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合併的大方向差不多,但增加了東部、中央山脈、離島特區三個空間規畫。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國土空間規劃可促進國土空間秩序有效安排,促進國土整體競爭力,經建會這次提出的是到2030年的國土空間發展策略,作為政府未來推動重大施政計畫、愛台12建設的空間依據。
經建會報告中提出,南北發展存有差距,北部極化發展日益顯著,南部恐有邊緣化現象,人口向都會集中,鄉村無續發展,造成城鄉落差擴大。區域發展不均衡,造成區域就業機會差異,東部受環境限制,產業發展長期較不受重視。
尤其是在營利事業銷售額、每年可支配所得、每戶平均儲蓄額以及15歲以上高等教育比率,都因為區域發展不均衡,造成顯著差異。例如每戶平均儲蓄額,北部區域是21萬7000元,中部和南部都只有15萬元;營利事業銷售額北部每人229 萬4800元,東部地區則僅33萬7000元。
為了平衡區域發展,未來確立國土六大空間治理分區架構,將國土劃分為「北台都會區域」、「中台都會區域」、「南台都會區域」、「東部特區」、「中央山脈特區」以及「離島特區」六大發展區分。國土三大都會區域內皆有國際海、空港,以及機能健全的國際門戶地區,例如經貿特區、自由貿易區等。